请输入关键词...

明湖奋斗者 | 余索:用爱与责任为新闻学子 铺就“星光大道”

发布者:王良豪发布时间:2025-07-07浏览次数:10

在六盘水师范学院,有这样一位教师,她用热忱浇灌新闻教育沃土,以责任担当托举起学生梦想,她就是文学与新闻学院新闻学系主任余索。从初入校园的忐忑,到如今的从容坚定,她在新闻教育的道路上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动人篇章。

2015年,硕士研究生毕业的她,便与丈夫一同来到六盘水。说来也巧,正逢六盘水师范学院招聘汉语言文学新闻与现代传媒方向专业教师,与她的传播学专业对口,她便满怀热忱前来面试并顺利入职。“办理完入职手续后,我心中就有一种向阳花开的感觉,那一天仿佛都在闪耀着光芒。虽然我不知道未来自己会成为什么样的教师,但在心里,我已经认定了这个身份。”回忆起初次报到的情景,余索的眼中依然闪烁着光芒。

初登讲台,余索满心忐忑。为了能以有趣的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她一有空就去听其他教师的课,模仿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深入研究教材体系,还利用网络资源和视频平台汲取新知识。经过不断努力,她逐渐掌握了常规教学方法。教学中,她并未满足于此,而是将目光投向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创新。她深知,教学需要大量信息和案例,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为提高学生对新闻学专业的学习兴趣,备课时,她绞尽脑汁将有趣、真实的内容融入课件,关注数字媒体领域,学习并应用文字云、二维码等新技术来激发学生兴趣。同时,她在课堂上设置许多讨论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课堂参与度。

余索深知,培养应用型新闻学人才不能仅局限于课堂,还应在实践中锤炼。2023年9月,在学院的大力支持下,她和专业其他教师带着新闻学专业2021级的学生踏上了前往湘西的见习之旅,这也是新闻学专业学生首次异地见习。“在整个见习过程中,安全是重中之重。”余索严肃地说。在前往湘西途中,她每隔一段时间就点一次名,防止学生被遗落。夜晚,她和其他教师检查学生寝室,确认所有学生安然入睡后向领导汇报,之后自己才安心入睡。当学生们安全归来,她激动地说:“我终于可以向支持我们的领导汇报,这次出行,我们连一个创口贴都没用,所有学生都平安归来。”这次见习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新闻学专业2021级学生肖艳说:“这次的见习真的是一次特别的体验,湘西古色古香的韵味、当地的风土人情,都让我们回味无穷。我们还得到了很好的锻炼,用相机记录下了自己的所感所想。我很感激老师能带我们去外地走一走。”

2018年,余索担任新闻学专业系主任,角色的转变让她的职责不再局限于教学和辅导学生,还要为专业的发展谋出路。当时,新闻学专业在学校的排名并不理想,又面临学校的专业退出机制,同时传媒行业发展迅速,如何让新闻学专业与时俱进、实现创新性突破,成了她亟待解决的难题。秉持着为专业发展寻求改变的信念,她把及时完成工作作为调节压力的方法。她组织与学生课程相关的各类竞赛,如广告艺术大赛、网络编辑大赛、纪录片及科普短视频大赛等,用“以赛促学”的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能力提升。每当有与专业相关的比赛时,她都会第一时间将比赛信息发布到班级群,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近两年来,她指导学生获得国家级奖项1项,省级奖项12项。

在新闻学专业建立初期,为了让学生们有实践基地,余索向学校提出建立实训室的申请,得到支持后,实训室迅速完成建设与装修,并于2018年正式投入使用。但建设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后期购置设备资金短缺,她敏锐地捕捉到支持地方高校发展的专项资金信息,并积极申请,成功为新闻学专业购置设备争取到充足的资金。此外,她还积极投身于组建学院的大学生记者站,为学生搭建了又一个实践平台。在她看来,新闻学专业的核心是培养应用型人才,而实现这一目标需围绕课程、平台和赛事这三个关键“依托”,促使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充分运用到实践中。

工作中,余索是肩负新闻学专业发展重任的系主任,而在家里,她也是两个孩子的母亲。谈及如何平衡家庭与工作时,她眼中泛起泪花:“其实很难平衡,我的天平倾向于工作那边。”繁忙的工作让她常常无暇陪伴孩子,但看到学生们获奖、找到工作,她又有一种“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复杂情感。

课堂上,余索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的知心人。她有着敏锐的洞察力,总能捕捉到每一位学生的细微状态。当发现有学生想回答问题却因胆怯而不敢起身时,她会主动点名,鼓励他们勇敢表达想法;若看到有学生脸色不佳,下课她便会立刻走到该学生座位旁询问情况,关心其身体状况。她的情绪会随着学生的表现而起伏,当学生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讲、未能妥善完成交代的任务时,她会感到生气;但当看到学生获奖、有所收获或者找到满意的工作时,欣慰之感便会油然而生。

罗紫薇是文学与新闻学院新闻学2022级的学生,曾经她以为大学教师只是负责上课而已。但在一次创新创业学分活动报名受挫后,她发了条吐槽动态,余索看到后立刻前来询问关心,这让罗紫薇改变了对大学教师看法。自那以后,罗紫薇遇到事情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余索,余索也都会竭尽全力帮忙解决。罗紫薇说:“余索老师是很认真、很负责、精神内核很强大的老师,能遇到这样的老师真的是我的幸运。”

初入教育行业时,余索对“我是一名教师”满是懵懂与疑惑。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在岁月的磨砺中,她渐渐认可了自己的教师身份。如今,她已经拥有了清晰的职业规划——成为一名好教师,为教育事业全力以赴。她希望学生毕业时都能找到心仪的工作,为新闻学专业的发展贡献力量,为师生创造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文学与新闻学院党委书记龙尚国说:“余老师对待工作尽心敬业,对待学生像自己的孩子一样,新闻学专业有这样的教师我很放心。”

对余索而言,只要有学生在,新闻学专业就必须存在,她也会一直坚守。“我从未想过离开新闻学专业,不是我成就了它,更多的是它成就了现在的我。”同时,她期望新闻学专业的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做到“心中有热爱,眼里有星辰,脚下有力量”。余索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对新闻教育的坚守与热爱,在教育的道路上,她将继续砥砺前行,书写更加灿烂的篇章。(供稿/大学生记者团:杨瑞 唐珊 王佳佳 编辑校对/王良豪 徐超 审核/管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