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着春天的脚步,3月4日、5日,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和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胜利召开。学校干部师生热切关注会议实况,通过多种方式收听收看,聆听政府工作报告,认真学习两会精神,并结合工作和学习实际情况展开热议。

胡兴灿
学校党委书记
今年的全国两会是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与“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的关键节点召开的一次重要盛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创新引领发展,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筑牢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分类推进高校改革”等为我们应用型本科高校特色发展指明了方向,鼓足了信心。
六盘水师范学院将切实把全国两会精神学习好、领会透、把握准,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和战略属性,切实增强融入教育强国建设的使命感和紧迫感,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己任,紧紧围绕贵州省“富矿精开”和六盘水市首位产业、支柱产业、特色产业,进一步落实“理工科学科专业建设强化行动”,积极开展校地互动、校企合作,深入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努力把六盘水师范学院建设成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以理工科为主体的本科院校,培养更多服务贵州资源精深加工基地、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建设和“富矿精开”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李葆青
学校党委副书记
奋楫扬帆正当时,重任千钧再出发!政府工作报告全面总结了过去一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同时为新一年的发展描绘了清晰蓝图。报告中对教育、科技、人才的系统性部署,特别是“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深化新时代思政教育创新”等论述,为我们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指明了方向。我们将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以深化“大思政”体系建设为抓手,完善思政工作队伍激励约束与组织保障机制,激发课程思政和思政课建设内生动力,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第二课堂体系,用好社会大课堂,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在思政创新中筑牢学生理想信念之基。持续深入推进全国两会精神与学校党的建设深度融合,通过健全大思政、大宣传、大文化工作格局,强化政治引领,确保党的教育方针在六盘水师范学院落地生根。
艾德春
学校副校长
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教育发展、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高度重视,我备受鼓舞也深感重任在肩。我将结合分管工作,着力推进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工作。在学科建设层面,紧扣地方产业需求,抓住中国矿业大学“组团式”帮扶我校矿业工程学科建设的重大机遇,加快推进硕士点建设工作,提升学科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在产学研合作方面,深化校企协同合作,积极响应“企业出题、高校答题”的机制,选派更多科技专员深入高新区,全面摸排企业技术难题,联合企业申报省级科技支撑、成果转化项目。在成果转化方面,简化流程手续,提高效率,完善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推行 “赋权+技术转让+收益分成”模式,将更多转化收益给予科研团队,激发创新积极性,推动高价值成果市场化。设立专门的成果转化服务中心,为科研人员和企业提供信息对接、法律咨询、技术评估等一站式服务,加速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2025年全国“两会”为科技创新与高等教育发展擘画了宏伟蓝图,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制定实施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建强应用型本科高校”。作为地方本科高校我们必须主动作为,聚焦硕士点建设与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整改“双轮驱动”,通过硕士点建设、优化学科专业,培育特色学科方向,推动专业链、学科链与区域产业链精准对接;通过审核评估整改,构建“目标-过程-成效”全链条质量监控体系,将“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理念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构建“学科+专业+产业”协同育人模式,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输送更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代稳
教务处处长
作为区域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我们深刻认识到肩负的时代使命,将紧密结合六盘水市地方经济发展,动态优化调整专业布局,重点培育智能采矿工程、新能源科学与技术、能源与动力等领域应用型人才,深化校企共建,将产业技术、工业案例融入教学,聚焦人才培养由重知识传授向强能力培养转变,深化以能力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改革,重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变革课堂教学模式,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我们将以更加务实的态度、更加开放的心态和更加创新的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共同为建设教育强国贡献六师力量。严凯
科研处处长
两会强调,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我们将紧跟党中央的决策部署,立足地方发展实际,聚焦产业升级的关键需求,积极与企业、科研机构携手,组织科研团队开展科技攻关,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通过共建联合实验室、研发中心等方式,让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有效打通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堵点,加速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进程,将科技创新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让科技创新的红利惠及社会各界,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添砖加瓦,展现地方本科院校的担当与作为。
唐治梅
发展规划处处长
站在新起点,我们要学习领会好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两会代表团审议时指出的“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起抓”“必须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对教育、科技、人才的需求,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等最新讲话精神,进一步对标国家战略需求,突出应用型大学建设的六盘水特色。强化问题导向,系统梳理“十四五”短板,在学科交叉融合、高层次人才引育、科技成果转化等领域补链强链。坚持前瞻布局,围绕新质生产力培育、数字化教育生态构建等方向,探索“校地共生”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确保规划既接“天线”又接“地气”。刘东海
后勤服务中心工作人员
在全国两会上,教育、就业、医疗、住房等民生议题成为焦点,尤其是关于提升教育质量、促进灵活就业、完善医疗保障、改善居住条件等方面的讨论,与我们生活的息息相关。提案和建议既体现了对民生的聚焦,也为我们后勤工作指明了方向。我将认真学习领会两会精神,结合后勤服务工作实际,努力提升服务质量,为师生创造更加温馨、便捷的学习生活环境。
马夙
外国语学院2024级英语专业学生
作为一名师范专业学生,我尤为关注教育话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必须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将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积极参加文艺活动和体育竞赛,在社会实践和实习实训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努力成长为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