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读诗·清明||雨丝织旧忆,落花寄长思

发布者:赵红发布时间:2025-04-02浏览次数:10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是春的第五个节气,亦是唯一兼具自然时序与人文情怀的节日。《历书》有言:“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此时节太阳到达黄经15°,北方"沾衣欲湿杏花雨",江南正值"雨打梨花深闭门"。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日平均气温达到12℃以上,雨量渐增,恰应农谚"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清明时节,麦长三节”。特殊气象催生"清明风"——据《淮南子》载,自东南吹来的洁净暖风,可令万物"齐巽乎翼",正是春耕播种的天然讯号。  

古人将清明分为三候:“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鴽,三候虹始见。”天地以细雨为墨,写下万物苏醒的序章。

柳永以“拆桐花烂漫,乍疏雨、洗清明”勾勒出雨后桐花初绽的明净,而晏殊的“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则让一股清新的草木气息扑面而来,令人心旷神怡。

清明,是中国人“慎终追远”的精神图腾,是“寒食”与“上巳”的遗韵交织,从周代“寒食禁火”到唐宋“扫墓踏青”,从《诗经》的“采蘩祁祁”到今日的“云祭扫”,变的是形式,不变的是对先人的追忆与对生命的敬畏。


望江南·超然台作

【宋】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清明,是雨落人间的诗行,是春山可望的期许。  

我们以诗祭过往,以歌迎新生—— 愿每一个行走在春风里的灵魂,皆能携旧梦,向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