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端午
【宋】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
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
小符斜挂绿云鬟。
佳人相见一千年。
乙卯重五诗
【宋】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和端午
【宋】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
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
只留离骚在世间。
五月初五,龙舟破浪,艾草悬门。这一天,汨罗江的水光里沉淀着三千年的叹息,粽叶的清香中包裹着一个民族的诗魂。
端午节,又叫端阳节、重五节、天中节、正阳节、龙舟节等,是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端午节源于古代的天象崇拜,由祭祀龙演变而来。端午节吃粽子和赛龙舟这两个主要活动都与龙有关。
端午节的起源有多种说法,主要有纪念屈原说,还有龙图腾崇拜说,恶日禁忌说等。端午节纪念屈原是最为广泛接受的一种说法。
屈原是战国末期楚怀王的大臣,主张联齐抗秦,遭到了子兰等人的反对,被赶出都城,流放于沅、湘地区。后来,楚国都城被攻破,屈原怀恨投了汨罗江,百姓纷纷划船前去打捞,同时为了防止鱼虾啃食屈原,就将粽子投入江中。不管端午节的起源是否是为了纪念屈原,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以深入人心。
各地端午节的习俗有所不同,但吃粽子、划龙舟、挂艾草、带五彩绳、饮雄黄酒、配香囊等都是各地常见的习俗活动。
当五彩丝线缠绕孩童的手臂,当龙舟划破现代都市的倒影,端午告诉我们:传统不是博物馆的标本,而是流淌在血脉中的集体记忆。
今日,我们以诗为舟,以舞为桨,溯流而上,打捞那些沉入时光的文明碎片。愿每一个端午,不仅是粽香与欢聚,更是一场唤醒文化根脉的仪式。